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参会报名:由新浪财经主办的银行业年度盛典“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暨第五届银行综合评选颁奖典礼”定于8月24日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举行,敬请期待。[报名入口]
新浪财经讯 8月3日消息,由亚洲银行家主办的“2017中国未来金融峰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杨涛表示,监管与政策具有不确定性,金融科技创新在某种程度上都需要适应当前的金融监管特征。他认为,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创新方面会有一些保守之处,但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仍然是重要创新的主体,也是金融科技应用的主体。
以下为演讲实录:
金融科技是当前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特别热的一个词汇,大家金融开玩笑说金融界人士聚集在一起步谈一点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似乎就不能一起愉快的聊天了,这里面反映了一些现象,一方面这样一些新的技术,对于金融、经济、社会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应该说是自一两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有的,当年电话、电报产生对于纽约证券交易所也产生了影响,今天新技术的发展从量变逐渐到质变,确实对我们经济生活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是面向未来所看的新金融我们需要展望的。另外一方面技术推动金融变革当中也有一些泡沫在里面,我们看到这几年纷纷扬扬涌现无论是基于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与金融业务相结合,里面也出现一一些鱼龙混杂的现象,既有良币也有劣币,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互联网金融出了问题,也引来了大的整治。我和各位分享的第一个层面的问题,未来在分态金融科技发展的方向上有两大制约因素直接决定未来前景。一个制约因素就是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一样,都面临来自于监管政策可能带来的变化以及不确定性。
第二个这样所说的各种样的技术,它的本身如何在金融领域进一步有效的应用,这里面需要实现标准化的。第一个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们国家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刚刚召开,在前一段时间政治局会议上也首次提出了“金融乱象”这个词,这个词提得非常严厉的。所谓“金融乱象”归纳来看既有在传统金融体系里曾经出现的问题,也有互联网金融领域涌现一些泡沫和问题。还有一些完全不受监管在体制外,比如说一些所谓打着现货名义做期货的民间平台,比如说邮币卡市场。种种领域出现的一些乱象,使得当前这个阶段以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安全作为重中之重,这样一种特殊政策环境下是不是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发展它的空间受到重大的约束。我觉得可以从几方面看这种挑战,就是整个监管和政策的挑战究竟在哪里?
第一方面我们知道任何国家监管都是在一个效率和安全的恰恰板上保持一个平衡,在当前这个阶段,未来几年我们国家翘翘板上更侧重安全问题,因此,无论是传统金融领域还是这些新金融领域,特别是高风险的一些创新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遭遇更加严格的一些监管。特别是前两年有一些以技术创新的名义,实际上制度套利的活动,肯定受到更多的约束,这是肯定的。
另外既然现在以风险风控和安全为重中之重,我们可以看到新技术(英文)金融科技除了应用于投资融资这样一些领域,它本身有效跟风险防范跟安全相结合,反过来看这领域反而能够带来一定程度的发展蓝海,无论是监管层面,宏观所谓的(英文)还是行业层面,还是主体方面,如何应用大数据、区块链这些新技术应用于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安全领域,这是会迅速发展的蓝海。
与此同时你同样在不同环境下也可以挖掘政策背后的其他机会,这次金融工作会特别提出大力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过程当中现在越来越迫切的想利用新技术实现原有的突破。比如说过去一个区域经营的约束下,中小银行、中小金融机构要进行跨区域的风险分散基本上不可能的,如何利用新技术通过发展直销银行,通过利用新技术支撑解决原有的矛盾,同样也给金融科技创新和探索提供一些重要的蓝海。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到监管与政策具有不确定性的,面对每一时间段,当前的金融监管特征,金融科技创新某种程度上都需要有所适应。当然我们如果进一步的划分金融科技的发展模式,无非我们可以把它看到既有传统金融机构利用技术做的一些重大的突破,也有一些纯粹做技术只是给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做一些外包支撑的模式,也有一些用新技术自己做一些类金融业务的,就这几种形式来看,未来发展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又是不一样的。
刚才我谈得是监管和政策其中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对金融科技的影响,我谈具体模式之前,我还要谈另外一个重要的影响,然后我想归纳我刚才所说的三个方面具体模式可能带来的变化。除了政策跟监管之外,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我谈得叫做金融科技的标准化问题。为什么这么说?今天我们的金融科技,我们各个领域应该说新技术跟金融的结合出现了一个非常所谓繁荣的状况。但与此同时其中无论是技术标准,还是业务标准,我觉得存在大量不足之处。我自己过去对支付是比较多,如果各位了解支付领域就会发现移动支付这些年增长是非常之快的,但是这个领域也存在大量标准化不足的问题。因为当新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的时候,很多过程是不断探索的。这里面无论是业务、软件、硬件,无论涉及到各个环节,某种程度上可能都需要进一步的实现标准化。
从理论角度来讲我们谈的很多金融科技,你说区块链跟我说的区块链,你说人工+智能,和我说的人工+智能可能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在美国谈智能投顾有特殊的背景,在我们国家谈智能投顾是智能+顾问+投资,还是只是谈得智能+顾问,二者又是不一样的。我们谈金融科技的时候,首先把共识基础、标准化的范畴、模式首先大家达成共识,然后再谈下一步在这个基础上更高层面的建设问题,这个也是重中之重。
前段时间人民银行五部委发布一个推动我们国家金融标准化建设的政策文件,其中金融科技我觉得就是重中之重,未来无论是像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其他一些技术如何有效的跟金融结合,不仅要停留在过去泛泛而谈的基础上,而是要实现技术标准跟业务标准进一步有效的结合,这是我想谈得第一个大的观点,未来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全球金融科技发展都有重大的一些前景和机遇,但是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充分影响的两个因素,一个是政策与监管,另外一个金融科技本身标准化问题。
谈了问题之后,想和各位分享的是第二方面的方法。我们说到金融科技我刚才归纳了一下,包括三个层面,这是我个人一家之言。首先我们看一下传统银行、传统金融机构,有些人把它经常放在金融科技创新的对立面。一方面确实这样一些传统银行和金融机构创新方面有一些保守之处,另一方面你需要看到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仍然是重要创新的主体,也是金融科技应用的主体。如果我们仅就从数据来看,你可以看到虽然我们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做得无论是互联网支付还是移动支付,大家度比较高,认为影响非常大。但是你从交易的金额,从系统重要性来看,毋庸置疑的无论是非现金支付还是电子支付的角度,非现金支付角度银行业按照2016年库里总金额是97%左右,它仍然是这个体系最重要的主体,我们大量第三方的移动支付跟互联网支付当中,除了一部分作为备付金账户的余额支付之外,还有大量是外部支付需要挂卡的,一方面我们看到传统金融机构确实遭遇挑战,叫苦连天,另外一方面其实它掌握了巨大资源,不是这么容易被颠覆的。另外一个层面如果传统金融机构不能有效结合金融科技的挑战,对整个金融变革的方向也是形成拖累的,这点我们要一分为二的来看。
过去我们看到对于国内银行业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的发展当中,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我们经常以美国举例,过去经常有人说富国银行前几年分支机构不减反而有所增加,近期我看到,富国银行可能有种种原因,说未来两年要减少450家分支机构,作为过去重视线下的这样一些做得不错的机构,在种种原因的影响下,它也在发生变化。面向未来银行、证券、保险可能越来越不像过去的概念了。
前段时间大家也有,像英国的银行,这样一家拥有全功能牌照的直销银行,完全基于手机APP的,这是移动时代银行可能发生的变化。
总而言之我们看到过去传统金融机构,它的思路无论是依托于分支行还是依托于线下,在渠道整合方面,面向客户需求方面应该说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挖掘需要改善。如何面向未来面向客户实行渠道整合,实行更好的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我觉得这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与此同时也是有重大的机遇。
我自己有很多切身的体会,很多银行和非银行机构也一样,不断的谈获客,但是如何把现有客户服务好,这个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个挑战了。比如我自己坐高铁的时候,有一次坐了高铁的商务座,高铁的商务座的饭特别难吃因为是免费的,我说能不能给我们问问餐车那边,服务人员说我们跟餐车不是一个条线的,我们只能找餐车的人把他叫来给你问一下,他能提供什么饭。传统银行、金融机构也有大量部门、渠道、条线,它更多从金融供给的角度看问题,不是反过来从客户角度看问题,你挖掘更多的客户当然很重要,把已有的客户,无论是高端、中端、低端服务好,里面也有大量的蓝海,新技术有助于解决这一点,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离不开传统金融机构的拓展和突破。
第二个所谓新金融组织来看又分为两大类型。一大类型纯粹做科技本身的促进作用。当然做科技本身促进的可以是做一些局部的金融科技的外包,也可以是做一些所谓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这也是不同实力的机构可能做的,就前者来看诸位可以发现,近两年国内涌现一批比较有势力做得不错的机构,它就是给传统金融机构做IT基础设施支持,做大数据分析外包的支持,做一些客户发掘,做一些管理的支持,做一些金融后台基础的支持,也很受市场,就这些方面的机构来看,应该说未来一段时间它是符合国家政策和战略的。
当然在各种各样的创业企业不断涌现过程当中,最后真正能够在市场扎根下来的,还是能够在技术上真正有所突破,有所贡献的。
在过去一年多来我接触了很多区块链企业,我发现这块时间真正有所成功的,很多也是把区块链应用于金融安全方面,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真正有所落地,这是我觉得第二个领域,既符合国家的政策又是未来重大的蓝海。
也有一些比较大型的组织,包括传统的一些类金融组织,比如说像VISA、银联这样的组织,也有一些新型像蚂蚁、京东,它也在谈自己突出是技术综合解决方案这种能力的输出。这里面当然在未来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实际上我觉得不好说,因为这样一些大的机构平台它都面临一个转型问题,都面临作为一个技术服务商跟它金融私营业务如何把握好突破的问题,但是形式上都在改变。VISA过去都是比较高冷的卡组织,国内他们也推出了创无线这种活动,形式上他们放下过去的身段,表明更加开放,开放给创业创新的一些技术解决方案。他们在中关村今年年初举办一次活动,这次活动跟我们过去的不太一样,到创业大厅里面比较休闲,在开会头一天VISA朋友专门给我打电话,说杨教授为了表明我们这个会议面向创业者的氛围,您第二天能不能穿牛仔裤,不要穿西装,我特别回家找牛仔裤,找到我大学时候的一条牛仔裤,我突然发现膝盖有两个洞,所以第二天没有能够穿牛仔裤还是穿正装过去了,表明传统组织正在放下身段,向更开放的一些技术提供商转变。
最后一个模式就是所谓利用新技术还是做金融。利用新技术做金融按照现有的监管原则,未来会遭遇越来越严格的监管。过去他们创新的好日子,就是说有一些制度套利创新的好日子可能空间越来越了。当然一方面像大型的互联网巨头它慢慢具有系统重要性,它在监管方面会遭遇另外一个层面比较重要的监管。像那些过去比较零散小额的这样微型类金融组织可能遭受另外一套监管模式,未来我们国家面向新金融、金融科技的监管可能是分层的,可能面对不同机构有不同的着眼点,可能是奖优罚劣的,正如本次金融工作会提到所有金融和类金融业务都会遭受更严格的监管,这是大家必须面对的现实。就是说如果你还要用新技术在体制外做一些类金融和准金融业务你就必须遵循全新的游戏规则。
总而言之,刚才我谈到金融科技在全球都迎来了一轮比较新的浪潮,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过去几年全球(英文)领域的风险投资增长非常快,无论基于各种数据,中国全球投资浪潮当中它占得比重都有一半以上,这一方面使我们对于金融科技创新的前景看到非常的欣慰,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更加的冷静,根据我刚才所聊的,其实中国当前热潮背后也有一些短期化的因素,比如说资本的冲动和驱动,监管相对的宽容,这些是短期因素。当然也有长期因素,比如中国电商经济、新经济的欣欣向荣,比如我们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巨大的网民群体跟移动手机用户群体,当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手机的时候,所伴随的商业模式金融服务模式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我们有人开玩笑说聚会的时候我们最好吃小龙虾,因为吃小龙虾两只手都沾上去,不会拿手机刷。意味着居民习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是中国市场一些比较长期的特征。
我们面对当前这种热潮作为中国的金融科技创新来看,一方面要理性看待我们短期因素跟长期因素,另一方面对于机遇和挑战都需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我们应该说有一句话叫像风口的猪一样的,风口吹起来的猪如果摔下来也很惨,没有人会对飞起来的猪以后替它着想,面对这个大潮在这个阶段如何更加理性发展,如何推动,我们金融变革使得它真正对于居民的福利改善,对于企业融资状况,对于经济增长带来正面的促进作用,这是当前值得我们思考的。
我们现在把中国的金融问题实际上抬得太高了,希望货币政策和金融解决很多矛盾,进而也希望金融科技解决很多矛盾,中国有大量的问题不是金融能解决的,所以我们把移动支付算作中国新四大发明的时候,也不要对金融科技和金融有更高的预期,在更理性的范围内看待金融科技对中国经济发展金融领域的挑战。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