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水客乱象调查
水客占道分货 公然拉客走私
本报记者春节前后多次前往中英街调查发现,节前乱象丛生,现经整顿秩序好转
编者按
今年1月,深圳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多名市人大代表在会上炮轰“中英街水客猖獗,每天有近10个货柜的港货流经中英街,由水客带往内地”,并直指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此事引起市领导的高度。近一个多月,本报派出多名记者10余次前往中英街暗访调查。调查中发现,春节前,中英街水客猖獗、乱象触目;而节后经过整治,秩序好转,然而过关通行证的非法买卖依然猖獗。中英街水客之殇如何治理?解决中英街多头管理、规范证件和人物车等管理,弥补管理上的法律空缺,是当务之急。
现象 篇
中英街水客猖獗,每日大量货物流入内地。从1月中旬起,本报记者多次前往中英街调查采访,春节前后所见所闻其现象大相径庭。节前,水客公然占道分货,送货的叉车络绎不绝;节后情况变化明显,经过整治,水客锐减,出关排队的人群井然有序。前后对比差距如此之大,让人不由心生感慨。
街边占道分货不时可见
1月18日下午,记者办理证件后进入中英街,只见街面上人头涌动,路边的一些店铺门口堆放着一箱箱的货物,犹如一座座小山,奶粉、纸尿布、沐浴用品等应有尽有。
顺着街面往里走,在一棵榕树下,地上摆放着一长溜装满货物的黄色购物袋,数目约有三四十袋,一旁还有几个男子正忙着将整箱的货品打开,熟练地分包装件。不一会,一名女子推来一辆手推车,男子们连忙上前帮忙,将车上的一箱箱货物卸下,随意堆放在路边。“一人拿两袋。”这时,一名黑衣女子领着3个人走了过来,随手指着地上的购物袋,3个人也不多话,拎起袋子就走。
转进中英街旁的一个小巷子,里面的场面更加热闹。不宽的路面上摆放着三四辆手推车,每辆车旁都站着几个人,忙着将各种不同的货物拆箱,搭配好后装进购物袋。装满的购物袋在他们身旁围成一个圈,路人走过时还得小心绕行。
卡板叉车运货络绎不绝
“每天有8-10个货柜规模的港货流经中英街,由水客带往内地。”一名市人大代表曾如此表述。18日中午,记者站在中英街的三号界碑所处之地,对面正好是从香港进入中英街的入口,真切感受到了中英街货物流动的大致规模和数量。
连接香港和中英街的入口并不算宽敞,大约相当于两车道路面,运送货物大多使用的都是卡板叉车。叉车的体积并不大,但却能轻松拖动长宽约1.5米的卡板,上面整齐堆积着一箱箱货物,高度能达到2米左右。在记者观察期间,运送货物的卡板叉车络绎不绝,平均一两分钟就有1车货物进入到中英街。
在附近的阳和街、横头街,不少铺面也都成了货物的仓库,不时有人用手推车将一箱箱货物运走,交易情况看上去非常活跃。
“拉客仔”纠缠不放找人带货
“小伙子,没买东西啊,能不能帮我一个忙。”1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中英街桥头准备出关时,遇到一位中年女子前来搭讪,“带两袋东西出去,几十米的路程而已,我给你30元。”记者问她为什么不自己拿,她坦然表示自己是个水客,因为“老板”要走的货太多了,人手不够,所以才来找人“帮忙”。记者环顾四周,发现类似中年女子的“拉客仔”还有不少。
记者跟随中年女子来到附近的走廊旁,只见地上摆着二三十个购物袋。“出去有人接应,你把货物给他就能拿到钱。”中年女子顺手将两个袋子递了过来。“他又不认识我,怎么知道是谁的货?”记者的疑惑很快得到了回答,“袋子都是我们自己的,他们认识。”记者借口货物太重了离去时,中年女子还追上来不停纠缠。
记者看到,不时有人被“拉客仔”说动,拎起袋子往排队的人群而去。
“混过去就能多挣不少钱”
中英街检查站共有4条通道。22日下午5时左右,多次通行证件(黄证)通道和一次性通行证件(蓝证)携物通道已经人满为患,数百人的队伍延伸成了两条长龙。
排队的人流中有两名保安员在维持秩序,但不时仍有混乱场面出现。一名白衣男子拿着两大袋物品,挤进蓝证携物通道后不停左插右穿,面对抱怨之声毫不理会,一名保安员走上前去,似乎对白衣男子的情况比较了解,抓住他的手臂往后拉,一边大声说,“你拿的是‘黄证’,别来这边捣乱。”
白衣男子被保安驱走后,跑到一旁抽烟,记者上前攀谈时,白衣男子表示,“蓝证”通道可以携带3000元物品,“黄证”通道只能带500元,有时候人多或者检查不严格时,混过去就能多挣不少钱。
整治后水客锐减
1月26日,记者再次来到中英街,发现水客的身影似乎突然少了一大半,在中英街内走了一圈,到处见到的都是逛街购物的游客,之前路边拆箱分货的现象也大大减少。在桥头,几名水客守着一大堆货物在聊天,无精打采地看着过往的行人,其中一位正是记者之前见过的白衣男子。“听说要开始严格治理了,最近带货也很难,这钱越来越难挣了。”白衣男子误以为记者也是水客,开口就是一堆抱怨。
春节后,记者于2月20日、22日连续前往中英街,看到情况有了更大好转。街面上的人流也稀疏了不少,路边拆箱分货的人踪迹全无。在三号界碑处,送货的卡板叉车也是身影难觅,等了将近十分钟,才看到一辆叉车过来,装载的货物量明显减少。转到阳和街、海傍路等地,一排排仓库的卷闸门全部紧紧关闭,以前拉着手推车来取货的热闹场景也不见。
一位居民告诉记者,1月中旬,几位市人大代表将中英街的情况向有关领导进行了反映,随后有关部门陆续开始对中英街进行了治理,春节后效果开始明显。这位居民说:“看来以前不是管不好,而是措施不够严厉持久,前后对比,让人感慨。”
投诉 篇
当地居民对水客走私乱象深恶痛绝,纷纷表示——
根治水客才能安居乐业
“水客太猖獗了,有的是肩扛手提大包小包过关,有的人拉着小推车一箱箱货物进出,还有的直接开着小轿车进来拉货”、“装货的木质卡板随地乱扔,塑料袋、旧纸箱到处都是,深夜还有人在运货、分货,噪音影响居民休息”——一个多月间,记者在中英街采访调查时,当地居民对水客走私带来的一系列乱象深恶痛绝,纷纷表示:“把水客问题治理好了,中英街的居民们才能真正安居乐业。”
“每次召开居民代表大会,大伙都会说到水客问题,看到这些人肆无忌惮地运送货物,居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1月22日下午,中英街的老居民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对水客的行径一向比较,经过长期仔细观察,他发现水客里面分有不同的圈子,“大多都是按照地域来划分的,有的一群人都是说白话,有的是说普通话,彼此照应,甚至还会有统一的暗号,比如用同样颜色的包装袋,或者穿着同一颜色的裤子,非常有组织。”
刘先生说,从货流规模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每天从港方过来的卡板叉车络绎不绝,每辆卡板叉车能装载20—30箱货物,中英街附近1楼的房屋大多变成了水客的仓库。
当天下午,记者还遇到了一位祖祖辈辈在沙头角生活了几百年的吴先生,在他眼中,中英街如今似乎已成了水客的乐园,“按照规定,只有中英街居民的车辆和工作车辆才能进出,但现在一些外面的小轿车也能进来,车后厢装满了货物出去照样没问题。”老吴还讲述了一件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对比,“前不久有亲戚托我买几箱朱古力,我开车出关时被挡了回来,说携带的东西太多了,可我看到有几辆小车的货物比我的还多,却顺利出关而去。”
吴先生还说,有时深夜还有人往仓库送货,噪音影响居民休息,卡板、塑料袋随地乱扔,导致环境脏乱。“进来的车辆多了,通道也不时会堵塞,居民有急事要开车出去很不方便。”
阿强曾经在中英街工作,在他看来,那些手持蓝证或黄证的都是些小水客,一些实力雄厚的水客都是用小车来运送货物。“6万元一年,外面的车辆就能办好手续进出中英街,每天可多次往返。”阿强还透露,水客不仅走私普通货物,甚至还将一些国外的废旧物品带进境内,“最常见的是来自日本的旧单车,上面印刷着显眼的日文,水客一般都选择清晨人少的时候,十几人一起推着单车过关。这些东西都未经检疫,说不定就会带来巨大危害。”
办证 篇
“蓝证”逐渐收紧,“黄证”未受影响
2000元就能办“黄证”
市人大代表、中英街社区居委会主任沙锦涛等表示,中英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水客走私非常严重。大多数水客持有3个月内多次往返的“黄证”,都是非法买来的。
近一个多月来,记者明察暗访,接触多个非法倒卖“黄证”、“蓝证”的拉客仔,发现通关证件的管理确实存在很大问题,不仅一周内可办两次“蓝证”,非盐田区户籍居民花2000元也能买到 “黄证”,拉客仔拿着过期“黄证”就能过关,而一张车证喊价7万元。
“蓝证”节后收紧
根据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人员入镇规定,进出必须凭有效通行证。据了解,目前进出中英街的证件中,主要是“蓝证”和“黄证”。按规定,非深户30天内只能办一次“蓝证”,深户则缩短到10天办一次,有效期为1天;持“黄证”3个月内可多次往返中英街,每天进出不超过2次,对象为盐田区的户籍居民。
1月18日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盐田区沙头角街道沙深路,检验大楼另一边就是中英街。从查验大楼到广东边防办证中心,有不少拉客仔站在路边,向过往的行人兜售通行证。
这些拉客仔不仅能快速方便办到通行证,而且不受时间限制。在一个多月的暗访中,记者几次找拉客仔,要求在10天内办2次“蓝证”。在今年1月中旬以前,记者花20元两三天就能拿到;从1月到春节前,时间变为一个星期,价格也涨到50元左右;再到节后,已经很难办到。问其原因,有拉客仔称“最近上面查得很严,所以办不了”。
2000元仍可买到“黄证”
“蓝证”自今年1月中旬开始逐渐收紧,但“黄证”似乎并未受到影响,“只要花钱就能办到”。
作为水客拉货必备的“黄证”,非规定人员能否买到?暗访时,记者跟多个拉客仔攀谈,都表示“黄证”比较好办,并非盐田户籍的记者也买到一张。
记者联系到一个自称老周的拉客仔,称有朋友想到中英街进货,需要买张“黄证”。老周说可以办到,需要身份证复印件和1800元,但要一个星期。记者问能不能快一点办理,老周在电话中表示,明天拿证,要加200元加急费。
23日下午3时许,老周给记者一张崭新的“黄证”。当记者质疑为何签发日期比办证日期提前2天,老周解释说日期打印错了,提前几天也没有关系。见记者还有怀疑,老周提出一起过关验证,记者拿“黄证”和身份证,在查验大楼二楼验证后顺利进入中英街。
过期“黄证”也能进关
通过多次接触和顺利交易后,记者以想当水客为由向老周“取经”。老周称自己来深圳十多年,住在附近,在中英街办证也当导游,还拿出自己的“黄证”给记者看,“我们进中英街都是拿过期的‘黄证’,是洗过的,别人以前的‘黄证’,过期了的。”老周一边指给记者看一边说:“条码是不一样的,你的‘黄证’条码是清晰的,我的是洗过的。”记者注意到,老周的“黄证”条码很模糊,不知是否故意洗去,日期为2012年确已过期,姓名为“陈某某”。对于为何用过期“黄证”,老周回答称“因为不占名额”。
一张车证拉客仔喊价7万
相比肩扛手提过桥头蚂蚁搬家带货,有的水客利用汽车走车辆通道来带货。
采访中,有不少镇内居民向记者抱怨,中英街内有7000多原居民住,车辆需求大,但车证却严重不足。“有的水客拉着日用品和红酒出关,一车一车带出去。”镇内居民老吴说,车证在外卖6万元一张,一天多次进出,也成了水客带货的工具。
记者向老周询问有关购买车证一事,老周告诉记者,以前车证要三四万元,现在要7万元一张,拉的货多,而且过关速度快。
为何通行证这种国家机关证件得以非法买卖,管理究竟存在怎样的问题,幕后是否有权利交易,本报将继续追踪报道。
现场直击
车辆满载货物 最终安然过关
1月22日记者来到中英街,下午5点半左右,一辆黑色的马自达商务车开进了检查岗,驾车的黑衣男子连忙下车,将车尾箱一打开,只见最外围的是六七个硕大的购物袋装得满满当当,一直堆积到将近1米多高的车顶位置,购物袋的背后,隐约还可见到满载着饼干等物品,宽敞的车后箱几乎没有留下空隙。一名戴着白色口罩的海关人员见状连连摆手,黑衣男子则低着头不停解释着什么,见海关人员不肯通融,黑衣男子随即拿出电话开始拨打。
大约十几分钟后,黑色的马自达商务车再次出现,黑衣男子打开车后箱,依然可见装载着满满的货物,之前那位戴着口罩的海关人员却未表示什么,只是让黑衣男子将外面的几个购物袋拿开,探头检查了一下后面堆放的货物种类。随后海关人员又走到副驾驶位旁,伸手将车门打开,记者隐约看到里面还有几个黄色的购物袋。海关人员关门后和黑衣男子说了几句话,走向一旁的道闸,红灯很快变成了绿灯,栏杆抬起,黑衣男子驾车扬长而去。
对话水客
每次带货出关 总是忐忑不安
“其实,我是一个水客。”2月20日,记者初次见到山新(化名)时,这句话是他的开场白。
借用了一句周星驰的经典台词,山新说完后,和记者不约而同地笑了。山新是个江西小伙,今年25岁,他在罗湖一城中村开个小店,有个柜子专卖港货。
“一般我会避开高峰期,在周一、周二去,从黄贝岭乘车去中英街打货,按照客户的清单,在熟悉的几家商店逛,一般买奶粉、纸尿布、洗发水和沐浴露等,有时也带一点食品和养乐多。”山新说,每次拖着小车出关时都忐忑不安,心想:这次当班检查的千万不要是某某某的组,如果是其他的组可能会松一点。山新的通行证是3个月多次往返的“黄证”,找办证的花1800元买的,和大多数水客一样,“这样进出比较方便”。
“比起那些专职水客,我只能算是个兼职的。”山新说,中英街每天晚上都有大量的货物从香港进入,白天都是靠这些专职水客蚂蚁搬家把货物运出来。“这些水客跑桥头一趟赚20到40元不等,查得不严时一天赚三四百,最多一天赚1000元的也有。”山新说,“那些水客都是外地人,但也有‘门派’之分,为不同的老板打工,老板们在后台运作,指挥他们干啥就干啥,他们也不用多想。”
山新最害怕的是一旦货物被查扣,就血本无归。山新说,从年前开始查得严起来,进出和带货都不比以前容易,随着查扣货物的增多,一些职业水客索性开始放假,山新也半个多月没有去中英街了,特别是听到一个水客朋友前不久深夜在家里被抓走的事情,更让他不敢再露头。他眼神迷茫,说实在不行,就关闭专柜,不卖港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