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拉班车忽生忽死
泡沫乱象:沾上互联网概念的初创企业都能非常轻易地拿到融资,商业模式并不成熟的考拉班车,刚创业就拿到了创新工场的百万元天使投资。
案例思考:班车服务O2O市场体量太小,容不下班车O2O企业。接受巨头收编,让投资者有机会退出,也许是考拉班车唯一体面的出路。
■文/贞 元,互联网观察家
在创业半年的时间里,“考拉班车”这几个字也许从来没有出现在大多数人的视野里,直到其停运的消息被其CEO爆出之后,这家创业公司才获得了更多的。上线半年便宣布停止运营,说其“猝死”也并不为过,而这只是众多泡沫中破碎的一个。
小市场,热投资
考拉班车成立于今年3月11日,创始人张敏透露,考拉班车最近3个月进入快速增长期。数据显示,7月中旬公司日订单2000单,上座率达55%;8月底日订单达5000单,上座率达80%。截至8月底,考拉班车用户超过5万人,班车线路达到130条。虽然增长迅猛,但考拉班车的命运依然没能超过半年。据数据显示,在定制巴士市场,已有哈罗同行、接我科技、嗒嗒巴士、小猪巴士等,伴随滴滴巴士这一大玩家入局,定制巴士已经没有后进者的空间。
除市场空间外,考拉班车的模式也难以为继。目前,定制巴士企业大多选择与有规模的车辆租赁公司合作,平台租用车辆提供出行服务。根据此前嗒嗒巴士相关负责人的介绍,租赁一辆巴士价格为700元/日,1500多条线路每周车辆成本在190万元左右。参照上述品牌案例,考拉班车每日每辆大巴的使用成本超过1200元左右。即便不算其他使用成本,按照核定人数51人的大巴车计算,考拉班车每日每人次需花费25元才能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但考拉班车实际的价格为7元/人,若按照每单企业亏损18元计算,到8月底,考拉班车日均5000单则亏损超过270万元/月。这显然不是一家创业公司可以承担的数字。
乍看起来,班车类O2O似乎拥有不错的前景,痛点足——试图解决用户在上下班高峰时,公交出行在车上被挤成 “肉饼” 的痛点。然而考拉班车在创业选择班车类O2O时,低估了班车服务行业的根本性缺陷:
首先,一二线城市高峰期承载不了大量巴士的加入。在交通状况没有大幅改善的情况下,必将造成交通状况的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假设北京有 200 万用户使用巴士服务(对于3000万人口来说,已经非常少了),平均每车服务2人/座(25座,平均每座发生一次换乘),那么至少需要4万辆巴士。而2014年,北京公交集团下属公交班车一共才接近3万辆。
既便是这么小体量的小众市场,也蜂拥挤入了嘟嘟巴士、滴滴巴士等8个竞争对手!创业泡沫泛滥由此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班车服务O2O行业不能形成一个大市场,只是一个小众服务。考拉班车CEO与其哀叹生不逢时没有拿到下一轮融资,不如反思在万众创业的浮躁年代,当初创业是否选错了方向。增加了多少用户并不重要,在一个困难重重的小众市场里,不能让投资者看到未来才是最致命的。
钱非万能,泡沫有毒
万众创业潮的兴起还有一个支撑因素就是极为宽松的融资环境。在“互联网+”概念的刺激下,沾上互联网概念的初创企业都能非常轻易地拿到融资,各家创业公司的估值也是水涨船高,融资几千万元美元、估值过十亿美元的项目并不鲜见。以至于很多人在讨论先前公认的超过估值十亿美元为独角兽的标准是否需要被提高了,整个创业和投资市场都弥漫着一种令人心悸的躁动。
回到班车服务O2O行业,作为专业的投资机构,只要认真算笔账,就会发现真心没有太多值得玩的。仍以北京为例(全国城市交通最好的城市之一),公交集团旗下总共不到3万辆大巴车,假设全部收归巴士拼车App,一辆车有50个座位,一个座位卖10元钱(行业均价),一年跑12个月,一个月跑22天(仅限工作日),满打满算也就39.6亿元的市场规模。因此,如何拓展盈利空间成为首当其冲不可避免的一大课题。而车身广告、流量变现、早餐等增值服务,都需要足够多的大巴车辆基数,否则就创造不了太多价值。但是在上下班高峰时间车满为患的国内一二线城市里,再额外大量增加巴士运营,显然不现实。
然而资本市场泡沫蒙蔽了投资机构的双眼,这个市场不缺钱,缺的是优秀项目,投资者们生怕错失了下一个陈欧或雷军[微博],于是班车服务O2O受到了资金眷顾。轻易拿到融资的创业者们似乎看到天堂在向他们招手,殊不知泡沫有毒,他们服下的也许是一剂慢性毒药——未来,投资机构会评估投资并纠错。到那时,创业者已欲罢不能,公司前途放手给了泡沫资本。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当别人贪婪时恐惧,当别人恐惧时贪婪。这句话说明了市场的狂热或者冷淡都是不能持久,市场狂热到极致便是走向冷淡到开始,反之亦然。伴随着股市的剧烈震荡,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以及世界经济不断低迷的影响,资本开始反思泡沫,甄别手上前期投资的项目要不要继续。对于很多风险较大的项目选择了观望,于是也就有了考拉班车停运的故事。
冷热之后的反思
今天的互联网世界已经不是群雄逐鹿的时代,而是巨头林立。对于创业者来说既要选择一个足够有前景的方向,同时又要避开巨头的炮火和探照灯,而考拉班车显然在这两个方面都没有能够做得更好。
首先,对定制班车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而且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定制班车还只能覆盖上述城市的一些核心居住区和热门商圈,这就使得整体的市场空间比较有限,所能覆盖的人群亦有限。早些时候,阿里巴巴[微博]和腾讯分别投入重金扶持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不仅在于移动出行市场的巨大空间,更在于通过打车应用积累的用户为其撬开移动支付的大门,通过广告、电商、物流、金融等多种方式变现提供了基础。风险投资是一种赌未来的游戏,投资者愿意押注的一定是未来有无限想象空间的事情。而市场空间不大,覆盖人群较为小众就从根本上使得定制班车并不在此之列。
其次,不但定制班车这一市场的潜力和想象空间不大,而且已经有了一个巨无霸式的企业:滴滴巴士。虽然在考拉班车之前,滴滴巴士并没有涉足这一市场,但是从一开始就注定滴滴巴士的入场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滴滴出行希望打造的是一个移动出行平台,将出租车、租赁公司车辆、私家车乃至公交、地铁等社会化运力资源纳入其中,由它们进行用车需求的收集、分发和车辆的调度,通过对运力资源的合理规划,实现司机与乘客的有效连接,并为乘客提供出租车、专车、拼车、代驾等多种服务形式,这其中自然会包含定制班车。
总之,资本市场的冷热交替,虽然是造成考拉班车停运的最直接因素,但是未来市场空间想象力有限,以及滴滴出行已经在移动出行领域具备的先天优势,才是风险投资将考拉班车拒之门外的更深层次原因。投资与创业都不能跟风,找准价值与定位,才是在泡沫时期正确行走的姿势。